《北演艺术学报》| 浅谈歌唱的呼吸——刘雪松北演艺术学报 北京演艺专修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北演艺术学报》是北京演艺专修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专业性学术刊是展示北京演艺专修学院教学、研究、创作、展演成果的阵地和窗口,代表着学院的学术水平。 浅谈歌唱的呼吸
音乐学院 · 刘雪松 摘要:歌唱是直接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准确地掌握歌唱的呼吸,对于抒发情感、塑造形象至关重要。本文从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基本呼吸方法及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如何获得正确的歌唱呼吸,并结合多年从艺从教的体会对几种不良的歌唱呼吸提出纠正方法。 关键词:歌唱呼吸 方法 不良习惯 纠正 一、呼吸——歌唱的生命动力 从古到今,凡是从事歌唱艺术的艺术家都很重视呼吸,唐代段安节著《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清代陈颜衡著《说谭》中说:“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由此,歌唱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正像盖高楼打好地基那么重要。 日常生活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的、下意识的本能运动;歌唱中的呼吸主要依靠肺底部的最大扩张,是一种有意识的、有一定深度、经过训练而形成的运动。歌唱时,吸完气后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然后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变化对气息施以不同的力度控制,形成吸气肌和呼气肌之间相对平衡的对抗,使气息冲击声门发出声音,从而产生稳定的、优美的歌声。 二、理想科学的呼吸方法 常用的呼吸方法有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所公认的最科学、最符合生理机能的呼吸方法。其训练方法有两种:(1)快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突然间受到一种惊吓而倒吸一口气,此时感觉眼睛发亮,鼻翼扩张,后咽腔有一股冷空气进入直至胸腔底端,然后就“站定”在这种状态上,腹部保持一种内外力量的对抗,稍后将气息慢慢在上齿背发“思”呼出,发“思”时气流不要大,只要自己能感受到即可。这时横膈膜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有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做此练习时要注意胸部的动作是自然提起的,不要有僵硬、紧张的感觉。(2)慢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远远地飘来一缕花的清香,你自然而然地去吸闻。这时会有三点明显的感觉: (1)“心口”主动舒张吸气; (2)“额窦”随打开鼻腔主动疏导气息; (3)“脊椎”下方有明显的“到位点”,而且感觉很深,气息必须有力的触到这一点。这三点感觉上几乎是同时完成的,而且要协调配合。此时的“到位点”即我们平时所讲的“气沉丹田”。然后再使气息均匀、连贯地呼出。 歌唱时,不同的作品,所要表达的基调和情感不同,就是在一首歌当中,不同段落、句子的感情色彩往往也不同,因此要求呼吸对抗的压力也有所不同。在歌曲当中,唱上行旋律和唱高音时,所需要呼吸对抗的压力就大,而旋律下行时要求对抗压力相对较弱;唱长音的保持时,要求吸气深、保持相对持久的较大的呼吸对抗压力,产生出圆润、饱满、明亮、宽广、通畅的声音效果;唱跳音和花腔时急吸急呼,需呼吸肌肉群共同工作,使横膈膜弹动,此时声音轻快、灵活、明亮唱、集中。 在以上所述的呼吸方法的基础上,现列举几种较重要的呼吸用气技巧,这些技巧在歌唱当中有很大应用。 偷气:在歌唱的进行中,因旋律进行的速度较快或歌词很密集,在句子进行时只有一个极短的时间补充气息。这种情况气口往往安排在弱拍。偷气时动作要小,感情要连贯,在听众不察觉时就完成动作。 沉气:当旋律在中高声区进行时突然沉降到低声区,又需要这个低音有分量,于是横膈急速下降,腰腹部展开,以得到饱满的低音。 提气:在旋律以较宽的音程,用较强的力度向高音区进行时,腹部及时向上收缩配合声带的张力,将高音强烈、饱满的唱出。 顿气:在拖腔中由于民族风格获戏曲风格的需要,加上一些装饰音或在拖腔的每一音符上都再发出一次特定的元音(或称母音,或称韵母),这时需要机动的、短时的增加气息力度,这叫顿气。 气声:在流行歌曲演唱时,有时为了情绪的需要发出一种接近耳语般的声音,民族地方风格的唱段中,有时要表达盼望、期待、想象时,也故意让声门有一个开度,出现一种虚弱、漏气的音色,叫做气声。 三、歌唱呼吸的不良习惯及纠正方法 下面结合本人声乐教学实践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几种不良用气习惯提出纠正方法。 歌唱漏气 歌唱者吸气后由于对自身气息的控制力较差,或者意念上的“从容保持吸气状态”的意识不强或有所松弛,在发声前往往先把吸入的气息松掉或者在发声时同时呼气,这样就造成了气不够用或“沙声”的现象。改进方法:加强积极意识,加强对气息的控制练习,保证吸入的气在胸底有停顿感。发声时声带要闭合。 过多追求气息 深呼吸是每个歌唱者都追求的,然而很多人在歌唱时总是担心气息的不够,他们拼命吸气以造成上胸紧张,两肩也跟着上提,结果是不但气没吸进多少而且引起整个呼吸器官因僵化而失去弹性,这时发出的声音,又挤又卡,歌唱感觉很吃力。改进办法:吸气口鼻同时吸,通道从鼻、口同时开始,直至肺的下部,整个通道要保持通畅,此时任何一个部位都不能紧张。我经常为学生提供下面两种练习方法帮助体会。 第一种方法:站立姿势,胸开肩松,两脚稍分开站稳,上身前倾,脊椎稍绷着点劲儿,两手轻轻放在后腰部,此时深吸气就会很明显的感觉到后腰的膨胀感,然后从容的保持吸气状态呼气发声,这时很容易感觉到声音通畅并随气息在流动。尤其在唱高音时,后腰的支持力会更明显,这个力量的大小可以根据所唱的音高、力度的特征来决定。且这个力量好比一根“气柱”,音越高气柱越长些,密度也更大。 第二种方法:歌者靠墙站立,颈部、背部、脚跟都要贴住墙,此时深吸气就会感到气息自口鼻沿着气息通道直通到小腹、两肋,后腰有明显的膨胀感,发声时,起在气上,即“哪吸哪起”。这时感到两肋、腰部又继续向外扩张。注意吸气要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尤其是吸多了身体就会发僵,控制不自如。歌者在练声或歌唱时在每一个乐句前都要认真感觉应该吸多少气合适。如此反复练习。 以上主要阐述了如何正确地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当然,正确的呼吸只是完美歌唱的其中一个要件,因为呼吸只有与发声、语言、共鸣等密切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结合,才能够发出嘹亮动听的歌声。 参考文献: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沈湘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声乐学基础》 石惟正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征文启事 期刊名称:《北演艺术学报》 主办单位:北京演艺专修学院 编辑单位:《北演艺术学报》编辑部 语言种类:中文 期刊简介: 《北演艺术学报》是艺术类的学术刊物。 报道内容: 反映各专业艺术教学与科研成果,交流教学经验,刊发学院各科艺术专业论文。 投稿须知: 1. 文稿应具备学术性、专业性、创新性、科学性,务求主题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专业水平和实用价值。 2. 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 3. 来稿以5000-7000字左右篇幅为宜;篇幅长者一般不超过10000字。请附150字左右的摘要和2至6个关键词。引文、参考文献必须准确标明出处(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版本、页码等)。 4. 来稿请附上作者简历,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所在单位、职称(或学位)、职务、邮箱、电话号码等。 5. 本部初审周期为14个工作日,请在投稿10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6. 本刊对文稿有修改权。文稿一经发表,编辑部将随即赠送当期杂志,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稿酬。 7.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信箱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投稿;文稿须为WORD格式。投稿文章请发送至E-mail: byysxb@163.com 8. 本刊编辑部不办理退稿,作者请自留底稿。 9. 本刊编辑部电话:13910891654 BEIYANYISHUXUEBAO 编 辑 | 艾尼卡尔 责 审 | 宣传信息中心 在这里,读懂北演
文章分类:
资讯
|